close
河流的源頭是山,台灣山脈是臺灣命脈 。 |
- 面山教育傳播
臺灣山區的登山健行人口,每年粗估至少有五百萬人。
韓國也將登山教育導入國家政策,開展各式各樣的山岳文化,擁有足以傲視全球
的攀登技術。
日本政府2008年編列四百億的預算
,正視山林教育 。
面山教育-臺灣人要懂得登山安全教育,臺灣人是山林的守護者。
台灣山脈隨著面山教育的推動,將形成台灣教育與台灣社會觀念的革命,也將會奠基臺灣經濟產業發展的命脈之一。
教育改革,不應該只是考試方法的改變,或教學科目上的增減,應著重於實用教育與品格教育的培植與紮根。由小看到大,分布在全臺灣部落的山青,有得天獨厚的天賦與體能,政府不需龐大的耗資,就能培育搜救前鋒隊及專業爬山嚮導。當山難發生時,他們能發揮最快速又堅強的救災救難功能,平日是專業的高山嚮導。
若在山中設立「面山學校」(如太魯閣登山學校應廣設於山區)與歐美國家技術合作,學校的獨特性將傲視全台灣甚至全球;更重要的是,讓台灣的寶-山青,能深耕山林,更能發揮天賦貢獻專長。由小看到大,如果推動「面山教育」,讓學生學會如何看高山地圖,懂得登山安全教育,那麼政府推動全民登山運動走向戶外,才會有輝煌的成績呈現。也讓台灣的孩子闊步全球而不驚慌,勝過歐美的年輕學子。在經濟效益面來看,法屬卑斯阿爾山也創造產業經濟,已經成為阿爾卑斯山地域的經濟命脈。近幾年在中國有西藏登山學校及四川登山學校,也造成相當大的影響。臺灣山脈是世界級的美與世界級的獨特,它是永續臺灣的主命脈,結合了文化、教育與經濟,臺灣人要懂得它的價值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