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 對山難大家都有不同的看法及想法,但是產生的結果是,山難發生率過高、山難搜救的成效過低時,所要探討的關鍵就是體制面的問題了。博崴在2007年到美國,在2009年到加拿大,參加Summer Camp受過山訓訓練,他爬過加拿大、美國的山域及臺灣的高山,家裡附近的陽明山是他鍛鍊體力的山,竟然葬身於臺灣的白姑大山。紐西蘭人魯本曾攀登過紐、澳、法山域多達50座,卻失蹤於台灣的阿里山,再者,高海拔山域的搜救,李俊生失蹤47天,博崴失蹤51天,竟然都被黃國書三天及一天半就尋獲了,郊山的搜救,陳登嵩失蹤46天,私人搜救隊不到三天就尋獲了, 這麼大的反差值,政府還能推責嗎?近幾年政府廣推人民走出戶外,健行小百岳,這四個月內,我知道的山難案件就有9件,7死1重傷1失蹤,它們主要的共同點是迷路,這個首要的問題是,出在林務局沒有把山管理好,1995年到現在,全國登山研討會16年了,有多少登山專家,要求林務局管理好山,做好登山服務管理。但是林務局是一頭拉不動的老牛。

 

   再來為什麼我說,救難機制是0+0的機制,92年1月1日消防署正式成立包山包海的救難指揮中心,但消防署沒有專業的統籌規劃,當災難發生時,救難單位各自為政,不但空中通訊系統無法整合指揮,就連地面指揮系統也無法運作;各區消防隊都被視為超極無敵鐵金鋼,可以肩負任何任務?但實際上的救難機制是打保齡球機制,這是消防署拿人民的性命開玩笑嗎?事發到今天,消防局沒有同理心,感受不到家庭失去親人的痛,還以「大家的運氣都不好」,來看待問題,好!這裡有大中小神杯,大的是消防署,中的是消防局,小的是消防隊,下次不幸又有災難時,大家一起擲杯,行得通嗎?消防局沒有體恤喪子的悲,在提交田立委的報告書前,找神鷹救難隊開會,神鷹大隊長在現場直指,消防局救難兩大缺失:一是沒有指揮中心。二是不設前進指揮所,這兩大缺失,在報告書中卻隻字不提,主動撥30萬年度補助金,送給神鷹隊,神鷹你們想想這不是消防局給的,這是犧牲博崴的命換來的,這是全民的血汗錢!

 

   博崴出事的當晚,博崴爸爸告訴我:「他帶一天的衣物就夠了,已經報案了,博崴很快就能找回來,別擔心!」事實上博崴進入到不該發登山證的山,搜救指揮官不知道登山口在哪,也不知道怎麼申請通聯記錄,不知道怎麼運用通聯記錄,更不知道適時應變對外求援;上山搜救的消防隊員,沒有體力,跟著山青走,容易絆倒扭傷、累癱了,接著上山的私人搜救隊,都聽說兩側峽谷搜過了翻遍了,博崴就在這一場混戰中,待援等死51天!家屬是分秒煎熬了51天!博崴的爸爸相當自責,有說不盡的遺憾,當初不好意思要求別人,發現問題又不敢強烈質疑,認為兒子的命是葬送在他的懦弱。因為親身經歷山難的過程,知道受難家屬的苦與痛,因為收集山難的資料,我非常擔心臺灣五百萬登山健行人口的安全,期望上山的人都能持有衛星手機,但是救山難需要龐大的資金,因此未來我的願望是成立張博崴山難基金會,也希望大家對這份土地的愛,延續到子子孫孫,保佑子孫,大家都能伸出援手吧。

接著,我要談的是教育問題,「山野教育理念」影響歐美教育近百年,它的核心價值是: 「教育有生命力、有活力的,有時間讓學生去醞釀-Deeper Thinking,重實用學習及品格學習教育,學生喜歡學習有學習的動機,學習是有效率的學習」,不是像臺灣的教育,讓學生背著一袋袋的土沙。教育部您們在16年前就知道它的重要,為甚麼「知而不行」;「登山教育」是山野教育的一部份,而登山安全教育應是臺灣人民都需要知道的知識,但是臺灣的學生不懂得看地圖,歐美的學生國小就會看地圖,在臺灣有多少人知道,只是爬個山就會與親人天人永別,或是失蹤百年,這是教育的問題。在這16年的全國登山研討會上,教育部所持的態度是不禁止也不鼓勵!這種大駝鳥的心態可以解決問題嗎?日本在2008年就

400億推動山野教育的預算,韓國也將登山教育導入國家政策,開展各式各樣的山岳文化,擁有足以傲視全球的攀登技術,而臺灣教育部呢? 不但有鴕鳥心態,還是裝沙袋的師父。

 

   我因為博崴才認識了耶穌基督,因神給了我恩典,讓我一路走來,得到蔡淑雅女士、林俊宏記者、莊瑞雄議員和田秋堇立委以及山友們的幫忙,神給了我勇氣,給了我智慧,改變了我自己,我已經接受博崴的靈歸山神,博崴是山神的使者!我已經接受我的家庭失去博崴是事實!博崴的犧牲代價高過使命價值!今天的公聽會希望你們大家用「同理心」去感受,避免山難再發生,O的救難機制改進為零失誤救難機制,這是大家的重責大任!

 It's time to change! It's time to act!

DSCF0175 - 複製.jpg 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博崴爬山經冊 的頭像
    博崴爬山經冊

    博崴爬山經冊

    博崴爬山經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